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从人民防空角度看三峡大坝的安全
发布日期:2004-12-12  13:50       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从人民防空角度看三峡大坝的安全

  在湖北省宜昌市的三斗坪建设世界上发电装机容量最大的长江三峡大坝工程, 自然引起海峡另一方的关注。台湾各界,众说纷云,有支持的,有反对的,有怀疑 的,有观望的,有积极参与的,有私下暗喜的。

  长江三峡大坝工程耗资巨大,大陆方面希望台湾金融界能积极投资长江三峡工程,也希望台湾建筑界能助一臂之力。因此,长江三峡大坝工程主建单位和新闻单位,曾多次邀请台湾新闻记者、文化人士、商业界人士访问三峡。这一政策颇为成功,台湾公司参与长江三峡大坝工程已成事实,台湾公司的技术在长江三峡工程中也得以应用,台湾公司在三峡地区,特别是在重庆、宜昌、万县等地投资已成为当 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在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对长江三峡大坝工程进行了专项课题的研究,建议政府和民间要采取“乐观其成”的积极态度,在有限的范围内,支持大陆的长江三峡大坝工程建设(参见中华经济研究院:大陆的三峡建坝及我方应有的对策,民国八十二年)。中华经济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涉及三峡工程的诸多方面,如工程技术问题、经济效益问题、移民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投资问题,以及三峡工程的政治和 社会问题。许多问题都超出了经济的范畴,是一个对三峡工程的全面研究的报告。 但是这个报告中,对三峡工程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却没有一点涉及,这个问题就是 三峡工程的安全问题。中华经济研究院的研究报告中有专门论述三峡工程在两岸关系中的作用、在经济贸易方面的作用、在两岸政治及社会关系中的作用,但是也没有涉及三峡工程在两岸军事对峙或可能对抗中的作用。

  三峡工程的安全问题,三峡工程在两岸军事对峙或可能对抗中的作用,一直是三峡工程决策中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大坝是军事对抗中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恐怖分子破坏和要挟的主要目标之一
  水库大坝是现代军事对抗中的主要打击目标之一,这一点谁也清楚。就是在古 代战争中,筑坝壅水,破坝放水,水淹敌军,这样的战例也不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空军炸溃了德国的穆尔湖水库大坝。该水库是德国重工业和军事基地鲁尔区的饮用水和工业用水的主要来源,没有水源,钢铁、化学和军火工业都无法维持生产。在巴尔干半岛,游击队炸毁水库大坝,用水冲毁下游的桥梁,破坏德军的 交通联系。在朝鲜战争中,美军空军同样炸毁了北朝鲜的水电站,使北朝鲜失去部分能源供给。莫桑比克国内战争中,反政府的力量曾多次尝试,炸毁当时正在建设中的CABORA BASSA大坝。圣撒尔瓦多的反政府的力量,也扬言要炸毁 水电设施,制造动乱。在与伊拉克的战争中,美国和盟军利用空中优势,打得伊拉克无还手之力。伊拉克总统侯赛因曾计划炸毁埃及的阿斯旺大坝,打击美国在阿拉 伯世界中的盟国。但是无奈伊拉克导弹的射程不够,要把伊拉克导弹在战争期间调往伊拉克的盟国苏丹(阿斯旺水库位于埃及与苏丹),从后方打击阿斯旺大坝,已是为时太晚。在原南斯拉夫的波斯尼亚,塞尔维亚族的军队破坏了水库大坝,用以打击水库下游的对抗派的力量。1996年初,加达里斯加的反政府的组织绑架了 外国游客,并威胁要炸毁水电站大坝,迫使政府释放被捕的同伴和接受他们的条件 。英国的水库大坝专家哥尔特斯密斯等曾指出,打击对方的水库设施,是国际军事 较量和国内政治较量的一种手段。在这军事较量和政治较量中,大坝是被对方打击 的或被对方威胁的对象,拥有大坝的一方,处于被动。威胁和打击大坝的一方,处于主动。如果把大坝当作达摩克勒斯之剑,这剑就悬在拥有大坝一方的头顶上。

  三峡大坝工程是当代世界上最大的水电工程,大坝的人防安全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根据哥尔特斯密斯的理论,三峡大坝工程必然也是海峡两岸军事较量和 政治较量的一只重要的棋子。

  为什么海峡另一方的政府和民间要采取“乐观其成”的积极态度,促进三峡大坝工程的建设和完工呢?这就需要分析。有人说,海峡另一方的政府外汇存底过高 ,急需将资金投入。事实上,台湾自身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更新的任务很重。即使需 要将资金在国外投入,也有许多选择,没有必要选择三峡大坝工程。经济界是以利 润为目标,三峡大坝工程投资大,需要的机械和技术多,是一个获取利润的好机会 ,采取积极态度,不难理解。台湾的工程界也曾计划修筑一些水库,但是往往遭到 市民的反对。水库的环境问题、水库的移民问题、水库的赔偿问题,也都使决策者头痛。许多水库工程因而被迫取消。如今大陆要建大水库,工程界中的一部分同行 采取“乐观其成”的积极态度,或可理解。台湾的市民希望大陆的百姓少受停电的 苦,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台湾市民的环保意识要超前大陆的市民,他们自己反对一些水库工程,所以一大部分市民不会对这一超级水电工程采取“乐观其成”的积极 态度。至于台湾的政界,当然也包括军界,为什么也采取“乐观其成”的积极态度 ?只要分析一下,就不难理解。如今对手要自铸达摩克勒斯之剑,要将此剑悬在自 己的头上,何不“乐观其成”?
二、六十年代的关于三峡大坝工程人防安全问题

  1958年中共中央成都会议决定兴建三峡工程,要实现毛泽东的“高峡出平 湖”的宏愿。1959年开始规划,同时也开始对三峡大坝人防安全问题的研究。 负责研究三峡大坝人防安全问题的是当时的副总参谋长张爱萍和国防军委主任张震 。从人事任命上来看,就足以看出毛泽东、周恩来等对三峡大坝人防安全问题的重 视。张爱萍将军和张震将军赶到周恩来处受命,任务是完全依照战争需要,寻找一 处易于躲避敌机轰炸,而又能够布置足够防空力量的坝址,大坝必须能够承受五千 万吨炸药的轰炸。至1961年三峡工程因经济困难被迫下马,负责三峡工程的长 江水利委员会面临解体,后被降级为长江流域办公室。但是张爱萍将军和张震将军 领导的对三峡大坝人防安全问题的研究,却一直未停。研究的结果是在三峡的名为 石牌的地方建大坝。石牌坝址位于三峡的腹地,山势险要,江面狭窄,不利于敌机 轰炸,周围地区可以布置大量防空力量,以保大坝安全。具体方案则采用定向爆破 ,将坝址周围的山体填入江中,在江上筑成一座人工大山,山体中再筑大坝,这样 敌方五千万吨炸药炸弹扔过来,也不过只炸了一块山体,而山中的大坝则是安全无 事。再在大坝上游十公里处修一座水下大坝。万一山中的大坝被毁,水下大坝还能 阻挡江流,减少受害程度。防空部队绘制了防空力量部署图,组成防空网。哈军工 的研究人员进行了大坝的爆炸模拟试验和受核武器攻击的试验。

  这个三峡大坝的人防方案在经济上是不可行的。坝址位于三峡的腹地,许多水 能不能被利用,于发电不利;江面狭窄,不利于发电机厂房和溢洪道的布置,于工 程不利;江中筑山,山中筑坝,长江航运中断,于交通不利。至于这江中山、山中 坝、坝后坝、水底坝的造价是多少并不在两位将军的研究任务之内,就像发电、航 运这些都不属于这次三峡大坝人防安全问题研究任务一样。单从周恩来布置的任务 来说,这个方案是完成了任务,但却是个不可行的方案。这种将三峡工程的论证分 割成小课题,而每个课题只局限于一个孤立的范围内进行,这种作法在三峡工程论 证中一直被采用,危害很大。因为孤立的单个可行的方案并不能保证组成一个整体 的可行方案。

  从这个在五十年代后期至六十年代初期进行的三峡大坝人防安全问题研究可以 看出以下几点:

⒈敌方对三峡大坝打击是可能的;
⒉敌方的打击既可能是核武器也可能是常规武器;
⒊敌方的打击很可能是突然性的打击;
⒋对三峡大坝,只能采取防御的手法;
⒌三峡大坝被炸之后,造成的后果将是十分巨大的。这个损失将是三峡大坝工程的决策者也难以承担的。

  这个研究报告的结论是:不具备绝对的力量保护三峡大坝。张爱萍将军把保护 三峡大坝和研究核武器和火箭联系起来,建议加速两弹(原子弹和氢弹)和火箭的研究,加强国防力量。

  自1963年起,毛泽东便放弃了他在五十年代初提出的三峡大坝方案。从那 时起到1976年去世,毛泽东曾多次拒绝了兴建三峡工程的提议,除一次是以三 峡工程的泥沙问题难以解决外,其余均以战争和安全问题予以当面拒绝。在兴建葛 洲坝大坝前,也就是在1969年10月,湖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张体学向毛泽东 汇报,提请兴建三峡工程。毛泽东说,现在要准备打仗,你脑壳上顶几百亿方水, 怕不怕?这里明显地反映了毛泽东对三峡工程在战争中的安全问题的考虑,怕自铸 达摩克勒斯之剑,成为敌方要挟的把柄。(参见:庐跃刚:长江三峡,中国的史诗 ,作家出版社,1992.6和程虹、靳原:长江三峡大记实,武汉出版社,1992)

三、葛洲坝大坝工程中的人防安全问题的结论

  湖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张体学在提请兴建三峡工程遭毛泽东拒绝后,湖北省革 命委员会和水电部同时提请兴建葛洲坝大坝工程,获得通过。这个荣获中国科学技 术进步一等奖的葛洲坝大坝,没有任何工程论证,而只凭十几页的提请报告,就获 通过。葛洲坝大坝位于三峡大坝下游30多公里处,但和现在修的三峡大坝截然不 同。葛洲坝工程是低坝,坝后水库容量小;三峡工程是高坝,坝后水库容量大(见表)。虽然葛洲坝工程的规模与三峡工程无法相比,人们还是认为,一旦葛洲坝工 程失事,对葛洲坝工程下游的荆江地区将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武汉将危在旦夕,京 广线至少要中断两个月(参见杨浪,高坝:悬顶之剑,载于戴晴主编长江之死,台 北,1991)。由此推论,葛洲坝上游的三峡大坝,一旦失事,后果将大大超过 葛洲坝工程失事,而不可能是小水库失事制造大灾难,大水库失事制造小灾难。

                葛洲坝工程   三峡工程

  坝顶高程(海拔:米)      70     185
  设计蓄水位(海拔:米)     66     175
  水库总库容(亿立方米)     15.8   393
  发表电机装机容量(万千瓦)  271.5  1872
  多年平均发电量(亿度)    141     840

四、三峡工程位于国防整体中十分重要和十分敏感的地位

  众所周知,长江中下游是大陆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经济最为发达。有人把 中国大陆的经济分布比作是弓箭,沿海地区为弓,沿长江为箭。长江中下游一旦蒙 受三峡大坝溃坝的灾难,这弓箭就了有弓无箭,经济体系必然瘫痪。

  杨浪先生认为,三峡工程位于中原的腹地,在国防整体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又十 分敏感。“中原历来是兵家常争之地。在和平的条件下,中原亦是存兵之所。”杨 浪先生根据英国伦敦战略研究所的资料指出,在华中,华南和华东三大军区,驻有 陆军十个集团军,二个装甲师,二十八个步兵师,三个空降师。这部分兵力占大陆 陆军空降师的百分之百,集团军的百分之四十五,步兵师的百分之三十八,装甲师 的百分之二十。这批部队是战略预备和战略机动力量。

  中国大陆的经济重心与军事战略机动力量正置于达摩克勒斯剑之下,对方何不 采取“乐观其成”的积极态度?

五、《海湾战争的启示》

  1991年初,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多国部队,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优势,打击伊拉克的侯赛因。这时,中国政协副主席,物理学教授钱伟长先生,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海湾战争的启示》。钱伟长先生在文章中谈了海湾战争和三峡大坝建设中的人防安全的关系。钱伟长先生的文章颇有新见,只是十分遗憾的是,钱伟长先生这次又触雷了。在文章发表之后不久,就收回他本人的从海湾战争中得到的启示:“我们绝不能花了几百亿或几千亿人民币来修一个世界上最大 的水坝,给我们的子孙背上包袱,成为外部敌人敲诈勒索的筹码。这里启示我们, 在和平还没有保障的国际形势下,三峡工程是千万不应上马的。”他转而表示坚决 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支持三峡工程上马。

  钱伟长的文章,是自1989年中以来,作者看到的唯一一篇在大陆公开发表 的直接反对三峡工程上马的文章。钱伟长先生也不会象伽利略那样,在临死前喊出 ,地球还是围着太阳转,将此文收到他的文集中,所以将此文摘录在此:

  “海湾战争接近20天,初则电子战,继则巡航导弹、飞毛腿导弹、爱国者导 弹为主体的、夹杂着狂轰乱炸的空袭,最近又发展成B52的高空地毯式轰炸,居 民生活设施和军事设施同遭毁灭性的破坏。双方各自喊出了化学武器、生物武器、 以及核武器的狂热恐吓。这种封神榜式的“现代战争”,据说尚待经典式的地面战 斗,才能决定胜负。不过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损失,以美元计是天文数。

  “在导弹的爆炸声中,出现了如何保护阿斯旺大坝的问题。从过去的历史上的 经验来推理,阿斯旺大坝深处埃及腹地,一般战争无论如何涉及不了这个水坝的安 危。但是这是导弹的时代,几百公里,上千公里对于飞毛腿导弹或其它现有种类的 导弹而言,都是抬手可及的目标,而且还有各种洲际导弹,其射程所及已经无所谓 前方与后方的区别了。

  “这里提出了一个大型水利工程的战略观点问题。人们还记得黄河花园口决堤 所造成的河南、安徽等地的巨大灾害和损失。黄河还不能算大型的人工水体,它和 阿斯旺水库容量相比,是非常小的,是微不足道。拟议中的三峡水库和阿斯旺水库 是同一量级,而且还更大,一旦有误,长江下游六省市将成泽国,几亿人将陷入绝 境。这是战略上不能不考虑的问题。我们绝不能花了几百亿或几千亿人民币来修一 个世界上最大的水坝,给我们的子孙背上包袱,成为外部敌人敲诈勒索的筹码。这 里启示我们,在和平还没有保障的国际形势下,三峡工程是千万不应上马的。”

  钱伟长先生文中指出了三峡水库溃坝的危害,将是长江下游六省市将成泽国, 几亿人将陷入绝境。同时也指出,三峡大坝将成为外部敌人威胁的目标。面对目前 的导弹技术,三峡大坝的防御是不可能的。因此,钱伟长先生建议,三峡工程是千 万不应上马,否则就是干自铸达摩克勒斯剑的蠢举。

六、三峡工程论证中关于人防安全问题的结论

  邹家华副总理在代表国务院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作的关于提请审议兴建长江 三峡工程的议案的说明中有一段专门论述人防问题的:“战时三峡工程大坝的安全 问题,从50年代起就进行了大量试验研究。减轻遭核袭击溃坝产生的洪灾损失最 有的措施之一是在出现战争征兆时,降低水位运行,或放空水库。三峡工程设置有 低高程、大流量的泄水建筑物,必要时可在一个星期或十天之间内,将水库的水位 降至145米或130米。此时,水库库容仅103亿立方米至170亿立方米, 万一溃坝,影响大为减轻。三峡水库下游有20公里长的峡谷河段,对溃坝洪水起 约束、缓冲和消减作用,有利于减轻洪灾损失。在大坝遭突然袭击严重破坏的情况 下,根据溃坝模型试验,溃坝洪灾是严重的,但由于狭长峡谷所引起的缓冲作用, 可以减轻危害,不致造成荆江两岸发生毁灭性灾害。”

  邹家华副总理在作报告时,也没有将三峡工程的人防安全问题置于海峡两岸的 关系中进行讨论。

七、海峡两岸军事对抗的可能性

  从海峡两岸的关系来看,在本世纪中重新统一的机会几乎不存在,除非出现奇迹。双方的条件相去甚远。台湾要求大陆在国际上作出保证,放弃用军事手段解决 台湾问题,并且承认台湾的政治实体,承认台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平等地位,开放台湾 的外交空间,让台湾回到联合国。大陆要求台湾放弃台湾独立,台湾是中国的一部 分,以一国两制的形式实行统一,台湾当局实行对台湾的统治和管理。在双方都不 作出让步的情况下,海峡两岸军事对抗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自1995年来,海峡两岸的关系明显变坏,海峡两岸的部队进行了以对方为 假想敌人的军事演习,海峡两岸的军事界也提出了多种战胜对方的战略策略。无论 这些战略策略是具体的方案还是“定点威胁”的战术的实际应用,都无可否认,如 果任何一方在运作中出现重大偏差,海峡两岸就可能出现直接的军事对抗。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能不研究三峡工程在海峡两岸可能出现的军事对抗中起什 么样作用。由于三峡工程大坝位于大陆的腹地,台湾方面处于主动,而大陆方面处 于被动。台湾方面在最不利的情况下,可以放弃将三峡工程作为攻击的目标。而大 陆方面,则无时不要把三峡工程的安全放在心中,要不断地采取措施,保护三峡工 程的安全。

八、三峡水库人防的最有效措施

  许多人一定相信,决定三峡大坝工程上马,人们一定找到了解决三峡人防的锦 囊妙计。三峡工程论证报告中说,“水库人防的最有效的措施,是临战前降低库水 位进行运行。三峡大坝设有大批低高程大口径泄洪底孔,下游河道又有较大的泄水 能力。根据军事部们专家的分析,现代战争有征候可察。临战前,最长只要七天即 可将库水位下降到145米运行。此时水库的库容约为170亿立方米,即使大坝 瞬时被毁,也只是从坝址到枝城100公里河谷灾情较重,枝城以下大部分水体将 沿主河槽下泄,少量水体进入分洪区内。溃坝洪水可控制在沙市以上局部地区,对江汉平原、洞庭湖区和武汉地区无大影响,不会造成全流域性的灾难。如将库水位 降到130米,此时库容只有103米,溃坝洪水灾情将更加轻微。”(余洪庆主 编:三峡水利枢纽,第60页)。

  其实,三峡工程论证什么锦囊妙计也没找到。其妙处就在于,在战争中,三峡 水库客观上已不存在(水库中的水已放到低水位或放光),因为现代战争有征候可 察。临战前,有七天时间可以放水;战争结束后,三峡水库又可蓄水发电,可谓善 哉。

九、突然袭击还是正面宣战

  中国古代战争中,有下战书约定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地交战的,有叫门挑战的, 也有出奇兵搞袭击的。在战争中,可以说是计谋用尽,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战胜对 手。因此,没有一本兵书中说,在战争中只能是下战书,叫门挑战,而不能突然袭 击的。

  大陆没有作出放弃用武装解决台湾问题的保证,更没有作出在武装解决台湾问 题时放弃突然袭击的手段。在诸多攻台的方案中,突然袭击仍然是最主要的手段。 比如二炮(大陆的火箭导弹部队)就提出用导弹袭击台湾的主要军事目标,24小 时内全面摧毁台湾的主要军事力量;或是用空的导弹袭击主要军事目标,造成台湾 的政治经济混乱,在乱中取胜。

  既然在军事对抗中,甲方可以用突然袭击的方法打击乙方,就没有任何理由可 以认为乙方不能用突然袭击来打击甲方。如果二炮部队在导弹袭击前,让台湾军事 部们专家有征候可察,让他们有七天的时间来作准备,那么,这样的导弹袭击的结 果,也不会对台湾造成全岛性的灾难。

  因此,在现代战争中,突然袭击是打击对手的主要手段,在这种情形下,三峡 水库不可能预先知道突然袭击的时间,也不可能有七天或更多的时间来将库水放至 低水位。

十、突然袭击威胁下的三峡工程

  二炮部队的方案中有用空导弹袭击的威胁手段。其实,两边目前进行的军事演 习,有意透露打击方案,都是属于威胁对方的手段。

  在双方军事对峙的情况下,三峡工程始终处在对手的威胁之下,三峡水库就必 须放水至低水位,或放空水库,因为这是“水库人防的最有效的措施”。三峡水库 放水至145米的低水位,其最直接的后果是三峡工程的发电量大为降低。三峡工 程的发电量是1992年大陆年发电量的八分之一。三峡工程装机总量为1872 万千瓦,如果水库处于145米的低水位,在11月到次年的3、4月间的可发电 容量只有约250万千瓦左右,这对经济发展和民生国计都将产生严重的困难。如 果将三峡水库放水至130米的低水位,则发电量更少,同时长江航运将被迫中断 。三峡建坝,建有二线船闸及一线升船机,船闸和升船机要保证水库水位在145 米到185米间的变化,船闸第一级闸的闸门和升船机的门要高达40米,由于水 深压力的不同,40米的闸门已超过规范手册的最大极限,德国教授认为技术上不 可能,但是大陆专家坚信可行。水库水位处在130米,就是处在船闸的闸门和升 船机的门槛之下,轮船无法通常过大坝。长江航运是大陆东西交通的大动脉,一旦 这一交通大动脉中断,其打击将是致命的。

  这种危胁的期效越长,造成的损失就越大。时间一长,民生国计以及交通运输 的需要,将逼迫三峡水库重新蓄水,这时会不顾一切地去冒风险。从这一点来讲, 即使对方作出要真打的迹象,三峡水库有七天时间可以放水,将水位降到145米 或130米,这个局面也不可能维持较长时间。三峡水库必须重新蓄水。

十一、三峡工程:大陆军方的一着败棋

  如果人们将不同的方案及三峡水库反应的可能在决策树上作一分析,就不难看 出,三峡工程在两岸军事对峙中是大陆军方的一个大败着。

  如果两岸发生大的军事冲突,三峡大坝的命运不外乎是:

  如果发生对三峡大坝的突然袭击,三峡水库没有时间放水,造成灾难性后果。

  如果采用定点威胁,三峡水库有两种选择,一是不放水,一是被迫放水。三峡 水库如果不放水,遭到打击必然是灾难性后果。三峡水库采用放水,造成特大困难 ,对手的目的已达到。但是对手仍不放弃继续威胁,三峡水库只能长期不蓄水,使 东西交通大动脉处于瘫痪。如果这时对手放松一下威胁,三峡水库又开始蓄水,水 位上升,对手再次发出威胁的可能性也越大。无论在突然袭击或是在定点威胁中, 三峡工程没有一个理想的对策,只是处于永远被动的地位。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 么台湾要乐观其成了。

十二、七天能将三峡水库的水位降到145米吗?

  三峡工程论证报告认为,三峡水库可以在七天内将水位从175米(三峡水库 正常蓄水位)降到145米或130米。他们的依据是:⒈三峡大坝设有大批低高 程大口径泄洪底孔;⒉下游河道有较大的泄水能力。

  先说三峡大坝下游河道有较大的泄水能力。众所周知,建设三峡工程的最主要 的目的是防洪。正因为是三峡大坝的下游河道、特别是荆江河道的泄水能力太小, 才有人提出要建三峡大坝。如果下游河道又有较大的泄水能力,又有什么必要来建 三峡大坝呢?根据三峡工程论证报告,荆江河道只能防十年一遇的洪水,也就是说 ,荆江河道只能保证安全通过60000立方米/秒的流量。超过这一流量,荆江 河堤就有溢顶和溃堤的危险。

  再说三峡大坝的大口径泄洪底孔的能力。三峡水库在正常蓄水位175米时, 水库库容为395亿立方米;当水位在145米时,水库库容为170亿立方米; 两者之间的差为225亿立方米。要将这225亿立方米水在七天之内放完,除了 要排泄长江的自然流量外,还需要另外排泄水库的蓄水每秒37202立方米:

  22500000000/(7 x 24 x 60 x 60)=372 02

  长江在每年6、7月分的平均流量为30000立方米/秒,外加37200 立方米/秒,就大大超过了荆江河道的60000立方米/秒的安全通过流量,放水将为下游制造一个人为的二十年一遇的洪水。

  如果此时长江正处在平均年的洪水期,自然流量为52000立方米/秒,外加37200立方米/秒,总流量达89200立方米/秒,放水将为下游制造一 个人为的超百年一遇(83700立方米/秒)的洪水。

  如果此时长江正处在十年一遇的洪水期,自然流量为60000立方米/秒, 外加37200立方米/秒,总流量达97200立方米/秒,放水将为下游制造 一个人为的千年一遇(98800立方米/秒)的洪水,接近长江历史最大洪水1 05000立方米/秒(千年一遇的洪水)。

  如果要把水位从175米时降到130米,七天内要另外再放292亿立方米 的水。除排放自然流量外,每秒还需要排泄48280立方米水,洪水灾难就更大 。

  如果三峡水库蓄水位至180.4米,水库总库容为450亿立方米,在七天 内将水位从180.4米降到130米,就要放水347亿立方米,每秒还需要排 泄57374立方米水。如果此时长江正处在平均年的洪水期,自然流量为520 00立方米/秒,两者相加,就超过长江历史最大洪水。

  因此,要将三峡水库在七天内将水位从175米(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降到 145米或130米,也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能办到的事。水库放水,就有可能造成 下游洪水大灾难。因此,军事威胁的效果很起作用。

  那么为什么三峡工程论证报告又得到这样的结论呢?这是因为工程论证报告把 时间选在长江的非汛期,自然流量为10000立方米/秒(见:李浩钧、袁玖: 三峡工程的枢纽建筑物问题,第65页)。10000立方米/秒加上48280 立方米水,不超过荆江河道的60000立方米/秒的安全通过流量。10000 立方米/秒的流量甚至小于长江在坝址的多年平均流量13950立方米/秒(另 一说为14500立方米/秒)。任何一个军事家,都要给对手以致命的打击。只 有三峡工程论证报告,才会不顾敌方的打击效果,选定打击的时间是在非汛期,得 出三峡水库能在七天内把水位降到145米或130米,而不会对下游造成洪水灾 难的结论。
十三、三峡工程溃坝的后果

  三峡工程论证报告认为,即使大坝瞬时被毁,也只是从坝址到枝城100公里 河谷灾情较重,不会造成全流域性的灾难。这个结论的前提是,三峡水库被毁时, 蓄水是在145米,而不是在175米,水库里的蓄水是170亿立方米,而不是 395亿立方米,大坝被击毁的时间是非汛期,下游河道的水位低。即使如此,死 亡人数也将在30到100万人之间。三峡大坝下游的宜昌、宜都(现属枝城)、 枝城、枝江等市县将遭灭顶之灾。宜昌市位于三峡出口,宜昌城市人口超过50万 人,宜昌市城市堤防不超过海拔60米。宜昌市距三峡大坝仅36公里,溃坝洪水 只需一个小时就可到达宜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组织50万人的撤退是根本不可 能的。

  正如上面所说,对方的打击多是突然袭击,而且总是要选在打击效果最大时。 根据孙越崎等政协委员的计算,三峡工程溃坝的洪水流量将达到20到30万立方 米/秒(见乔培新、孙越崎等:长江三峡工程害大于利。田方、林发棠:三峡工程 宏观决策,第66页),这将是长江历史最大洪水105000立方米/秒的2到 3倍。在这样的洪水流量下,钱伟长所预言的“长江下游六省市将成泽国,几亿人 将陷入绝境”的灾难是不可避免的。

  三峡工程论证中还有一个论点就是,三峡大坝下游的约20公里的河道狭窄, 溃坝洪峰在这河道中受到约束,洪峰向下游演进时迅速衰减,因而减轻灾情。事实 是,溃坝洪峰受狭窄河道约束,形成立浪,破坏力更大。长江河道在葛洲坝工程和 宜昌市处江面突然变宽,对葛洲坝工程大坝和宜昌市危害特别大。意大利瓦依昂水 库发生滑坡,滑坡体将水库中的水体挤出,越过大坝。顺坝下狭窄河道冲到两河的 交汇处,冲毁多个村镇。坝下狭窄河道并没有使越坝洪水得到迅速衰减,而起到形 成立浪的相反作用。

  溃坝洪水的破坏作用,在河南省板桥水库溃坝事件中表现最为明显。1975 年8月8日凌晨一时许,河南省南部驻马店地区的板桥水库和石漫滩水库两座大型 水库及竹沟、田岗等六十二座中型水库相续溃坝,死亡人数达23万,造成人类历 史上最为惨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事故。1992年,当板桥水库重新建造完工后, 水利部淮河委员会和河南省水利厅立了一块石碑,碑文上写道:

  “板桥水库原建成于一九五二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兴建的第一批大型水库之 一,一九五六年经扩建加固,一九七五年八月八日毁于特大洪水。三天进库洪水量 6.97亿立方米,洪峰流量1.3万立方米每秒,均超过原设计值的一倍左右, 溃坝瞬时流量高达7.81万立方米每秒。时值十年动乱,救护不力,卷走数以万 计人民的生命财产,为祸惨烈。一九八七年元月开始复建,历五载建成。除水害, 兴水利,必须对人民负责,确保安全。树此以志不忘。”

  板桥水库大坝高仅为25米,库容仅为5亿立方米,最大溃坝流量高达782 00立方米/秒,为暴雨所造成的自然洪水流量13000立方米/秒的六倍。这 个最大溃坝流量比1954年长江洪水宜昌站的洪峰流量66800立方米/秒更 大,比1981年长江洪水宜昌站的洪峰流量72000立方米/秒还大,而19 81年的72000立方米/秒洪峰流量为宜昌站实际测量到的历史最大洪峰流量 。板桥水库所在的淮河支流汝河,与浩浩荡荡的长江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当板桥 水库的溃坝洪水冲到下游四十余公里的遂平县城时,还有53400立方米/秒的 洪峰流量,这洪水量与长江干流宜昌站的十年一遇的洪水流量相仿。溃坝洪水波以 立浪或涌波形式向下游急速推进,时速在30到50公里,下游附近地区的居民, 难有时间加以防范和逃避。立波的波峰在传播初期很高,立波经过处的河槽水位瞬 息剧涨,水流汹涌湍急,破坏力特别强。溃坝的洪水冲溃了河堤,将下游的村庄和 房屋一扫而光,总计毁房680余万间。位于水库下游,与洪水流向垂直的中国最 重要的铁路干线京广线也被冲毁一百多公里,一些区段铁路线被冲得荡然无存,一 些区段的铁路线成了麻花形,京广线中断18天。最后不得不采取爆破开口分洪的 手段,分别在淮河中下游多处采用水底爆破的手段,以增加受灾面积来减轻受灾程度。这次灾害涉及20多个县市,一千二百万人,直接经济损失约为100亿。

  板桥水库大坝高25米,三峡大坝高185米;板桥水库库容为5亿立方米, 三峡水库库容为395亿立方米;板桥最大溃坝流量高达78200立方米/秒, 三峡大坝最大溃坝流量将高达300000立方米/秒;板桥水库溃坝造成23万 人死亡,谁能相信,三峡大坝溃坝“决不会造成三江两湖人民尽成鱼鳖的恐怖局面 ”(余洪庆,第61页)?

十四、对三峡大坝攻击将遭到报复性的打击

  邹家华副总理在作报告时,关于三峡工程的人防安全问题有一点没有讲,就是 中国大陆目前的军事力量可以阻止任何敌人对三峡工程的破坏。这是三峡工程论证 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如果有人敢对三峡工程动手,一场核战争将是不可避免的,而 这场核战争会毁灭地球,毁灭了别人也毁灭了自己。

  这个理论的基点是,要在现代战争新的特点下和中国大陆的军事力量的基础上 ,思考三峡工程问题:“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人们所奋 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所有利益形式的本质内容,都是经济利益 。因此,战争就其根本功能来说,无非是以暴力的手段维护和谋取经济利益。国家 利益的权衡,是制约战争的最根本因素。不同国家利益的冲突,一般均会寻找政治 、外交、经济、科技等手段解决。如当非军事力量统统失效时,军事手段虽会被提 上议事日程,但军事力量仍将被首先被用作威胁,而不是实战。”“只有当军事威 胁仍不起作用,才必须考虑实战。而且只有当一方面确实占有明显的优势,即使用 暴力手段确实能达到目的时,战争才会爆发。最后,战争即使能够取胜,也不一定 必然爆发,还必须考虑胜利的代价。如果得失相当,甚至得小失大,战争仍有可能 被遏制。因此,我们判断战争的基准点应从厉害均衡这个概念出发。对于我们这样 实行防御战略的国家,要想有效地遏制战争,不一定非要谋求与潜在的敌人力量均 势,而应使对方任何侵犯所付出的代价都远远超过其可能获得的利益,或使之得失 相当。”“实际上,阻止战争最有效的手段是,建立我们足够的威胁能力,以军事 实力来阻止别人首先使用武力。威胁要具有可信性,应能使敌人认识到采取军事行 动所付出的代价和所冒的风险大于他们的收益,从而使它放弃使用武力冲突。”“ 局部战争的传统内涵,可以概括为有限目标、有限空间、有限时间、有限手段。然 而,今天的时代赋予局部战争以新的扩大的内涵。有限的目标目标可以自觉控制; 有限的空间可以自由选择;有限的时间能够充分利用;有限手段充满了高科技。”

  这套理论与张爱萍将军和张震将军在六十年代作的三峡工程人防安全的研究截 然不同。在这三十几年中,大陆的军事实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64年首次成功发射了东风二号中程导弹   1964年10月,成功爆炸了原子弹   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枚长征一号战略导弹   ……

  因此,大陆的军方相信,他们起码是掌握了一次打击的军事实力。虽然这与超 级大国的多次打击的军事实力相比有差距,但是在一次打击后,是敌我俱无。正因 为有这强大的军事实力,才使对手不敢对三峡工程轻易下手,否则报复将是无目标 、无空间、无时间、无手段的,将是导致地球人类的毁灭。

  其实,这套理论并不能解释许许多多已经发生的战争。再说,这套理论根本不 适用于海峡两岸的军事对峙。因为这套理论的基础是,大陆的潜在敌人的军事实力 大于大陆的军事实力,大陆采取的是防御战略。而在海峡两岸的军事对峙这个微妙 的关系中,大陆采取的绝不是防御战略。

  如果海峡两岸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都能从这套理论出发,作出决策,那么炎黄子 孙再也不必为海峡两岸会发生军事对抗而担忧。因为,一旦战争爆发,不论胜负如 何,任何一方所付出的代价都将远远超过其可能获得的利益。这一点是十分明显的 。但是,自古以来,又有多少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如此计算之后再作决策的呢?他 们的计算中,哪次又不是坚信自己必胜,利益将远远大于代价呢?到头来往往事与 愿违,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这套理论认为,只有当一方面确实占有明显的军事优势,即使用暴力手段确实 能达到目的时,战争才会爆发。在海峡两岸的军事对峙中,从总体来看,大陆的军 事力量强于台湾。但是仔细分析,不能说大陆的军事力量占有“明显的军事优势” 。既然一方掌握了一次打击的军事实力,那么对方是否也有相应的一次打击的军事 实力呢?既然一方在三峡工程受到打击后,可以进行无目标、无空间、无时间、无 手段的军事报复,那么,对方在受到袭击后,就不能进行对等的军事报复?对方对 三峡工程的打击必然要先下战书,通知对方,让人有七天的时间,将水库的水位降 到145米或130米;打击三峡工程的时间必须是在长江非汛期,当上游来水量 少于10000立方米/秒时;必须是在下游河道的水位低时,而决不能是在汛期 ……这样的假设不是自己骗自己又是什么?

  将三峡工程置于海峡两岸的军事对峙下,就可以看出这套理论是多么苍白。如 果这套理论是正确的话,必然适用于军事对峙中的双方,而绝不是适用于一方而不 适用于另一方。

十五、心中的铜墙铁壁

  三峡工程大坝,是混凝土重力坝,大坝由2689万吨混凝土外加29万吨钢 筋和25.5万吨钢材组成,大坝底部宽121米。在一些人心中,三峡工程大坝 是一座真正的铜墙铁壁,有很强的抵御常规武器的能力。在五十年代后期和六十年 代前期,就是以五千万吨当量的炸药才能造成三峡工程大溃坝为前提的。

  有人认为,台湾目前不拥有中程导弹,也没有原子弹,因此,没有可能对三峡 大坝造成实际的威胁。但是这些人可能是井底之蛙。毛泽东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 多次以三峡大坝的人防安全问题拒绝了三峡工程的上马。三十多年前,毛泽东就没 有怀疑过对手有摧毁三峡大坝的实力,怎么过了三十多年,对手的军事实力大增, 反而就没有了摧毁三峡大坝的实力?

  更重要的是,三峡工程大坝在结构上有致命的弱点。这数千万吨混凝土和数十 万吨钢组成的三峡大坝,并非是铜墙铁壁,要用五千万吨当量的炸药才能造成三峡 工程大溃坝的前提根本不成立。三峡工程大坝的人防安全必须重新分析。

十六、三峡工程升船机和船闸是三峡工程大坝人防安全的致命弱点

  在水路交通运输线上建高坝,三峡工程是世界上的唯一例子。在长江这条关系 到东西交通的大动脉上建世界上最大的三峡大坝,就必须解决船只过坝的问题。五 十年代后期和六十年代前期作的山中坝、水中坝的方案,就是没有考虑航运问题。 即使山中坝和水中坝的方案能保证三峡工程大坝安全,一旦造成长江航运中断,大 坝建成了也要拆毁(周恩来这么说过)。船只要过坝,大坝设计中就要增加过船设 施。世界上著名的阿斯旺大坝就没有如此的过船设施,其他大坝也大都没有这样的 过船设施。

  在汉江的丹江口大坝有一座一百五十吨的升船机。船到坝下,被升船机吊起, 然后利用大坝上空的行轨,越过大坝至坝的另一边,再由升船机放下,完成船只过 坝。由于船只从大坝上空过坝,对丹江口大坝结构没有任何影响。丹江口大坝的升 船机被称为干式升船机。在三峡工程的大坝模型的制作中,人们用了干式升船机的 模型,也就是船只要在三峡大坝上空过坝,这样似乎对三峡大坝的结构没有任何影 响,大陆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大陆的书记、总理和部长们、将军和军事分析 家们看到的都是这个模型。所以也不会对铜墙铁壁似的三峡工程提出疑问。

  但是,长江是交通干流,三峡工程的升船机不是要提升一百五十吨的区区小船 ,而是要提升三千五百吨的大船。船只的提升高度不是丹江口的五十点五米(其中 越坝尽空9.5米,最高水位至坝顶7.5米,水位差33.5米),而是一百六 十余米(如果采用干式升船机的话)。这样的干式升船机,世界上没有,技术上也 不可行。三峡工程的升船机后来采用欧洲流行的湿式升船机。湿式升船机在欧洲用 于人工运河,其原理与干式升船机完全不同。采用干式升船机,船只在三峡大坝上 空过坝;采用湿式升船机,船只要在三峡大坝中间穿过。这样,就要在铜墙铁壁似 的三峡大坝中间开挖一条运河(深槽)。使用湿式升船机的一个优点是,船只提升 高度可从一百六十余米降到一百三十余米。但是象三峡工程规划的湿式升船机,也 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升船机,只能提升一千吨的船只,提升高 度三十八米。

  湿式升船机的原理是,船驶到坝下游,开进一只装水的大钢箱中,利用船重挤 出钢箱中的一部分水,而使大钢箱的总重不变。然后利用平衡重的原理,将大钢箱 提升到大坝上游的水位,使大钢箱中水位与大坝上游的水位一致。这时打开上游运 河的门,让船只驶入上游。

  三峡工程采用湿式升船机,就要在大坝中间开挖一条运河(深槽)。由于湿式 升船机在欧洲均用于人工运河,而人工运河的上下水位稳定,变化不大,槽的深度 一般只有几米,只要保证船只的吃水深度就行。再说人工运河中的水量十分有限, 万一失事,损失也不能与三峡工程相比。世界最大的升船机所在的人工运河,就发 生过溃堤事件。

  三峡工程要满足防洪和发电需求,水位要在海拔145米到175米以至于1 85米之间变化,与欧洲人工运河的固定水位不同。因此,这条在大坝中开挖的运 河,也要满足这四十米的水位变化。如果考虑到放水至130米,就起初码要满足 五十五米的水位变化。如果再外加三千五百吨的船驳吃水深度,这条运河就要有六 十余米深。这条运河要保证三千五百吨的船驳通过,其宽度必须超过50米。

  这条穿越三峡大坝的深槽只由一道钢门控制(实际上是钢横梁控制)。如前所 述,三峡水库海拔130米以上的蓄水为292亿立方米,而控制这292亿立方 米水量的只不过是一道几十厘米厚的钢门或者几条钢横梁,而不是几千万吨的钢筋 混凝土。要破坏这深槽的钢门,并不需要五千万吨当量的炸药。只要这门受到轻微 的损坏,强大的水压力就会摧毁一切,一切都由水来完成。如果这292亿立方米 水量一泄而下,将会出现什么现象?俗话说,玩水如玩火。而这升船机的位置正好 位于三峡大坝的中间部分,位于发电机房的上侧。一旦升船机的钢门被破坏,发电 机房以致三峡大坝将毁于一旦.

  大陆的将军和军事分析家们看到的是一个错误的模型,当然不可能作出一个正 确的判断。三峡工程在决定放弃干式升船机而采用湿式升船机时,根本没有想到这 穿越三峡大坝的深槽将会改变三峡工程人防安全的命运。这六十余米深五十余米宽 的深槽,不正是一把达摩克勒斯剑吗?

  所以,三峡工程的船闸也是三峡工程人防安全的薄弱环节。

十七、三峡工程人防安全结论的动摇

  三峡大坝设有升船机等过船设施,而且由干式升船机改为湿式升船机的设计未 请军事部门作出新的评估。军事部门作出三峡工程人防安全的结论是在1985年 ,而三峡工程决定采用升船机,并决定采用湿式升船机,是在1986年之后,1 989年前。这个决定是如此草率,在三峡工程论证会汇报上提出的湿式升船机的 图纸竟然是错的,在199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供的模型和图纸竟然仍然 还是干式升船机。军事部门没有可能对这铜墙铁壁中的深槽作出任何评价。

  综上所述,三峡大坝中的湿式升船机,动摇了三峡工程人防安全的结论:

  第一,要用五千万吨当量的炸药才能造成三峡工程大溃坝的前提不再成立。因 为,三峡工程的潜在的敌人,不仅仅是超级大国,或是海峡另一方的对手,而且可 能是一些国家和组织派遣的特工、国内的反对派、恐怖分子等。造成三峡工程溃坝 只需要少量炸药,而这些炸药雷管在大陆的开矿、修路或修水利中被广泛应用,管 理又不是很严密,加上大陆的贩卖武器的黑市场存在,对三峡工程的致命破坏的可 能随时存在。

  第二,中国大陆目前的军事力量,不可能阻止这类敌人对三峡工程的破坏。对 攻击三峡工程大坝的报复性打击的威胁将不起任何作用。对三峡工程进行破坏的敌 对分子,他们并非按三峡工程安全理论中所描述的利益均衡来进行逻辑思维,他们 有完全不同的动机。由于这些人在暗中,所以永远也找不到报复的目标和手段.

  第三,敌对分子攻击三峡工程大坝前不会有任何战争的预兆,因而人们也不可 能有七天的时间来将水库的水位从海拔175米降到145或130米。

  第四,对三峡工程大坝的攻击,不一定选在长江的非汛期,而是很可能在汛期 ,在大洪水期。

  最后,三峡工程大坝溃坝所造成的必然是全局性的大灾难。

〖结束语〗

  长江三峡大坝工程将是海峡两岸军事对峙中的一只重要的棋。如今大陆一方自 铸达摩克勒斯之剑,在棋盘上是让出了先手,从主动变被动,长江三峡大坝成为对 手要挟的目标。俗话说,宁失一子,不让一先。棋盘上是如此,军事对峙中又何尚 不是如此。

  将长江三峡大坝工程的人防安全问题置于海峡两岸军事对峙中进行研究,就不 难发现,所谓三峡大坝人防安全问题已经解决的结论是错误的,因为这个结论的理 论基础是完全错误的,

  长江三峡大坝改用了湿式升船机后,必须在长江三峡大坝中间要开挖一条运河 (深槽),这样就大大削弱了三峡大坝的整体性和坚固性。这是在三峡工程人防安 全问题的得出结论之后才作出的修改,未经军事部门重作评价。

  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部长们、将军们,一切参与长江三峡工程决策的人 ,都是在观看了干式升船机的模型(三峡大坝的整体性和坚固性不受影响)后,作 出了建设湿式升船机的决策。花上二千五百亿人民币(1995年价)来修一座世 界上最大的水坝,给自己和子孙后代背上包袱,成为对手敲诈勒索的筹码。这不能 不算是个最愚蠢的决策.这个事实将永远记录在中国的决策史上。

  台湾的军方,在对局中取得先手,观看对手竭尽全力铸达摩克勒斯之剑。在军 事对抗中,打击三峡大坝是台湾的过河卒,可用可不用,可用于定点威胁,可用于 制造混乱,可用于打击经济生活,可用于打击军事后备力量,可用于先发制人,可 用于战略报复,可用于正面的挑战,可用于暗中打击。这就是台湾乐观其成后面的 主动,这就是台湾乐观其成后面的利益所在。

□ 寄自德国
(完)

--------------------------------------------------------------------------------

  前些天在《华夏文摘》增刊第八十二期上读到瞿无希先生“长江三峡大坝工程 ——海峡两岸关系中的一只重要的棋”一文。对文中的一些主要论据,本人有以下 一些意见:

一、关于升船机的位置

  三峡水库的升船机位于水库左岸岸坡上,与主坝左侧相接,在受力上为大坝附 属结构,而非“在铜墙铁壁似的三峡大坝中间开挖一条运河”(见本期PS版三峡 工程枢纽布置图)。加之升船机结构设计中必然会采取的各种防护措施,它的受损 将不会对大坝安全造成大的影响。

  所以,军方关于只有用核武器才能破坏三峡大坝的结论正确与否,与升船机方 案的修改无关。

  另外,三峡大坝的坝型为最保守的混凝土重力坝,即使出现局部破损甚至水流 漫坝,其整体结构亦不致崩溃。

二、关于临战时三峡水库的放水

  首先,由于防洪调度及冲淤的需要,在每年的汛期到来之前(五月份),三峡 水库的水位将降低到一百四十五米,此后按防洪调度运行,维持足够的防洪库容至 汛期后段。所以,在通常年景的六至九月份,水库常处于低水位运行期,不必靠大 量放水来满足战时人防的需要。即使是在十年一遇的洪水期,每秒六千立米的流量 并未超出荆江段的行洪能力,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不会被过多地动用。至于三峡水 库的水位在一百七十五米、同时荆江段流量在每秒六万立米的情况,仅在长江发生 百年一遇的洪水时才会出现,而且只会持续几天。对于有意打击三峡大坝的对手, 这个最佳战机可谓百载难逢,稍纵即逝。

  水库重新蓄水是在汛期结束前,为的是抢汛尾发电。待水位达到175米时, 汛期已近结束(十一月份)。而且,荆江段有在短期内承受每秒七万立米以上流量 的能力(81年及89年洪水中,宜昌站流量均在七万以上)。因此,称“三峡水 库可以在七天内将水位从175米(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降到145米”是有充 分理由的。

三、关于三峡水库溃坝对长江中下游的影响

  三峡水库的一个特点是狭长:它的长度达六百余公里,而平均宽度仅一点一公 里。这是一个少见的“河床型”水库,它是“一线水”,而不是很多人想像中的“ 一盆水”。水从库尾流到大坝,少说要两天的时间。溃坝后,由于库区曲折河道的 阻滞,库内蓄水将分段下泻,而不会像板桥水库那样一次下泻。三斗坪至南津关间 河道狭窄,这固然会加重局部的破坏,但洪水下泻将在此受阻。模型试验的结果显 示,当大坝溃口为1000米、700米及400米三个不同宽度时,在三峡出口 南津关测得的最高水位基本相同。这一结果证明了坝前峡谷对洪峰的阻滞作用。

  所以,溃坝后第一个洪峰的瞬时流量虽然很大,但总流量有限,下泻受阻,加 上被淹地区的调蓄,其对下游广大地区的破坏作用有限。

  宜昌至武汉间共有大大小小的十三个分洪区,蓄洪能力达几百亿立米,万一在 高水位下溃坝,由于洪水分段下泻,可以将一部分洪水引入分洪区,在极端的情况 下甚至可以破堤分洪。另外,三峡水库是一个季调节型的水库,其总库容仅占坝址 年径流量的零点零九(著名的阿斯旺水库此项指标为二点零),下游河道的泻洪能 力相对于水库的库容来讲是不可忽略的。

  四百亿立米的水量是多大呢?著名的一八七零年洪水,水量最集中的四天内, 流量四百亿立米上下,它对中下游的影响可与设想中的三峡溃坝相比。但在这次洪 灾中,三十天洪水总量达一千六百亿立米以上;长江及其主要支流连续降雨,下游 水位很高;当时没有采取任何分蓄洪措施,那个年代长江的防洪体系更是百孔千疮 。而对三峡大坝,如前所述,绝大多数时候仅在枯水期才会有近四百亿立米的蓄水 ,这时下游河道的泄洪能力及分洪区的调节能力可被充分利用。

  一八七零年洪水的实际受灾的情况是两湖平原重灾,江西安徽两省局部受灾, 江苏浙江无忧。

  基于此,对广为流传的“三江两湖之人尽为鱼鳖”之说,笔者倒是愿把它看做 一种修辞上的夸张。

四、关于大坝的人防安全评估

  对八三年155方案的人防结论是军方(总参)作出的。在八六年重新论证开 始后,专门成立了由总参工程兵部、国家人防委员会、水科院等单位派员组成的三 峡工程人防小组,对人防涉及的课题进行研究。这个专家组曾在九零年由国务院召 集的三峡工程论证汇报会上作过关于人防的专项报告。在八六年至八九年间,这个 组针对新的175方案做过多个不同情况下的溃坝模型试验,肯定了军方结论中的 以下观点:溃坝后荆北地区和下游广大地区不会是一片泽国,只是局部灾害。

  在八六年至八九年间,这个小组还从其他多个方面对大坝人防安全进行了研究 。所以,没有足够的理由认为修改后的设计未经人防评估。

  军方还有一个观点:三峡大坝不会成为敌方核打击的首选目标。实际上,在汛 期破坏现有长江防洪体系中的要害部位——荆江大堤,足以造成与三峡水库溃坝相 近的灾害。因为武汉市乃至两湖平原的防洪安全完全倚仗十几米高的江堤,而三峡 水库万一受损,受重灾的至多不过是这些地区。

五、结论

1)三峡水库的升船机方案修改不影响大坝人防安全结论。

2)除极少数特殊情况(百年一遇,持续一周左右),三峡水库的水位均可在最多七天以内降至145米。

(  文章来源:市人防办   )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