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试论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城市人口疏散工作
发布日期:2004-12-17  08:22       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江泽民主席曾经指出:“在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空袭与反空袭已成为主要作战样式”。从最近几场局部战争看,随着大量现代化技术装备投入战场,进攻一方战场侦察控制能力、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和穿彻破坏能力的显著增强,“以战求存和以藏求存”的老一套方法,已不足有效保存有生力量和战争潜力,而采取“以疏散求生存”的策略,认真研究高技术战争条件下人口疏散工作,是我们从事人防工作的新课题。它将成为未来夺取城市防空作战,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以下探讨。

一、人口疏散在未来战争中的地位作用。

人口疏散是现代城市防空的基础工程,与对空作战、重点目标防护、抢险救灾具有同等的重要作用。

1人口疏散是稳定军心民心的重要措施。心理战已成为现代防空作战的重要战术。曾有外国军事家就在上世纪初期就预言“战争的结局必须建立在摧毁一国人民的物质和精神力量上”“这种战争的结局是来得快的,因为决定性的打击是指向平民,这是交战各国中承受能力最新式的部分”。现代战争中的城市防空作战中,军民混合,信息灵通,市民的情绪将直接会很快地影响到防空作战部门和最高领导层。从最近的伊拉克战争看,美、英两国的部队一开始并没有直接打击伊拉克的主要作战部队的力量,而是精神打击,压制了伊拉克平民百姓的情绪,导致了伊拉克共祖国卫队的“蒸发”(即不战而散)。从而从根本上动摇了伊拉克国家的上层领导而导致了目前的失败。在未来战争中,如何有计划地把平民,尤其是心理素质欠缺的人员按时撤离城市,对于鼓足军心和民心的士气,具有持久抗战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2、人口疏散是保存战争潜力的首要条件。从伊拉克战争的情况来看,美、英两国从过去大量歼灭有生力量转向直接消耗对方的战争潜力,美英联军把伊拉克主要城市的交通、通信、电力、水源及生活必须供应基地都列入打击目标,使伊拉克军民的生活条件迅速恶化。我国城市人口稠密,百万人以上的城市有上百座。尤其是我国的南方城市人口密度更大,大、中型城市的人口生活必需品供应量平时就消耗大,如果一旦发生战事、其消耗的物资供应量就十分可观。如果城市的交通中断,城市的保障能力和持续作战能力将会受到严重影响。而及时地实行人口疏散,将会大大减少城市物资消耗,就会减轻城市后勤保障的压力,为开展持久抗战创造有利条件。

3、人口疏散是保存有生力量的有效手段。现代战争虽然随着打击精度提高,伤亡明显减少。但不可否认空袭仍然在战争中扮演着“第一杀手”的角色。现代兵器突袭和浸彻能力显著增强,使防御的一方防不胜防。作战中,进攻一方为配合心理战的需要,往拄把打击目标指向平民。这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投下精确制导炸弹达15000多枚,占其总投弹量的70%以上,巡航导弹750多枚,相当了海湾战争的3倍,精确制导武器整体作战效能相当于海湾战争时的10倍,打击规模和效果都是空前的。我国人口基数大,对空防御能力和地下设施的防护能力短期内难以得到明显的改善,人口疏散必将成为未来战争中保存有生力量和人民群众的最主要手段。

二、人口疏散的基本原则

1、严密组织,安全第一。适时地组织人员疏散,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要按照战时人口疏散方案,需要做到严密组织,精心安排,按照预案要求,切实防止出现慌乱、拥挤和交通堵塞。疏散人口的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因此,组织疏散一定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在疏散中要防止因疏忽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2、着眼全局,服务作战。人口疏散是城市防空作战总体部署当中的重要组成部门。筹划人口疏散必须着眼总的作战意图,既要有利于减少人员伤亡,物资消耗,减轻心理震撼和保障能力,又要保证防空对作战保障、抢险抢修、消防、救援、治安、防奸防特等作战行动以及保持城市功能对有生力量的需求。需要疏散多少人,什么时候进行疏散,疏散到什么地方,都要从作战需要出发。

3、依靠群众、全民动员。战争期间,政府工作千头万绪,单靠人民政府包办人口疏散,很难及时有效地完成大规模的人口疏散和安置任务。要充分发挥我国人民战争的传统优势,尤其要发挥我国今年上半年抗击“非典”的群体优势和成功经验。层层负责,抓好落实,做到广泛动员群众,群策群力,在各级政府的统一组织下,依靠人民群众的集体力量,克服困难,同舟共济,共渡难关。要做好疏散接收地域人民群众的思想工作,顾全大局,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支持城市人民的防空袭斗争。

三、做好人口疏散工作需要研究探讨的几个问题

1、应当制订完善可行的人口疏散方案。各个城市却具有一定的特色,城乡人口比列也不尽相同,城市交通、物资储备,地形地貌都不尽相同。一定要在政府和军事部门的共同组织下分别制订好适合本市的人口疏散方案。在和平时期也许这些方案是纸上谈兵的东西,一旦发生战事就要按方案组织实施,因此,平时就要认真准备,严密组织区、街道(社区)、乡镇收集整理好有关资料,每隔2-3年对原疏散方案进行修改完善。

2、要加强疏散接收地的建设。疏散接收地是容纳战时城市人口疏散的大后方,要依据未来紧急疏散人口数量,大力加强预定接收地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根据预定最大疏散规模,完善医院、学校、供水、供电、交通以及粮油加工储备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要大力发展近郊农村经济、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搞好战时接收安置的能力。

3、要采取严密的疏散方法。人口疏散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问题,必须严密组织,妥善安排,慎之又慎。一是根据战前预报,采取控投亲靠友的方法,发动群众自行疏散,以减少整个疏散工作的压力,疏散那些与防空作战、维持城市功能和“三坚持”无关人员和外地流动人口,可动员他们回原籍或投亲靠友,远离城市到偏远乡村去。二是按城市人口疏散方案,统一由政府组织有计划地疏散。临战时间紧,人数多,可在政府的统一组织下在规定的时间内,沿着疏散路线,分期分批地撤离城市。临战疏散的对象主要是除防空作战以外的各级机关、企事来单位人员,以及抢险救援的人防专业队预备人员、重点目标和次生灾害源附近的人员等,其疏散地域。以城市近郊为主。三是要见机行事做好紧急疏散。由市防空作战指挥机关、统一组织,疏散对象主要是指挥机关,重点目标内部人员和对空作战,支前保障分队等。对以上人员应采取分散部署,就地隐蔽的办法组织疏散,以保证防空袭斗争系统的正常运转,适应城市防空袭斗争的需要。

(  文章来源:市人防办   )
【打印】   【关闭】